别名辞海之文采的别名补遗

编著:田家双

本刊书法作品乃田家先生墨宝

田家双

辽宁营口人

  

丰蔚

形容文词丰富。南朝刘义庆《世说新语?文学》:“﹝殷浩﹞为谢标榜诸义,作数百语,既有佳致,兼辞条丰蔚,甚足以动心骇听。”元揭傒斯《序》:“先生于书无不读,其为文丰蔚而不繁,精密而不晦者,有典有则,可讽可诵。”明吴宽《明故中书舍人王君墓表》:“然操笔为词章,丰蔚可诵。”

风范

指诗画文章等作品的风格。南朝谢赫《古画品录?张墨荀勗》:“风范气候,极玅参神,但取精灵,遗其骨法。”元辛文房《唐才子传?崔鲁》:“诗慕杜紫微风范,警句绝多。”明胡应麟《诗薮?古体上》:“四言典则雅淳,自是三代风范。”明沈德符《野获编?词曲?填词名手》:“惟周宪王所作杂剧最伙,其刻本名《诚斋乐府》,至今行世,虽警拔稍逊古人,而调入弦索,稳叶流丽,犹有金元风范。”

骨采

指文章的骨力和辞采。南朝刘勰《文心雕龙?章表》:“章以造阙,风矩应明;表以致禁,骨采宜耀。”“若骨采未圆,风辞未练,而跨略旧规,驰骛新作,虽获巧意,危败亦多。”

翰采

犹文采。《三国志?吴志?孙登传》:“裴钦博记,翰采足用。”南朝庾肩吾《书品》:“陶隐居仙才翰采,拔于山谷。”

华采

文采。南朝刘勰《文心雕龙?诸子》:“斯则得百氏之华采,而辞气文之大略也。”

华滋

比喻优美的文辞。宋曹勋《方检详出歙研求诗》:“霜毫瀹紫玉,松烟生华滋。”

嘉采

文采,风华。南朝江淹《齐故司徒右长史檀超墓志文》:“奥学内溢,深文外昭。嘉采籍誉,登国振朝。”

简隽

简约隽永。明陆时雍《诗镜总论》:“而《白头吟》寄兴高奇,选言简隽,乃知风会之翊人远矣。”

绛采

红色文采。南朝江淹《闽中草木颂?石榴》:“缥叶翠蕚,红华绛采。”明唐顺之《和咏雾中榴花》:“为问江头歌绛采,何如玄女浥清芬。”

精采

犹文采。元刘壎《隐居通议?骈俪二》:“若文字有骨气,虽精采差减,正亦自佳。”章炳麟《与人论文书》:“纾视复又弥下,辞无涓选,精采襍污,而更浸润唐人小说之风。”《唐人小说?李卫公靖》汪辟疆按语:“文中叙行雨一段,极有精采。”

精粹

诗文精细淳美或精华。《楚辞?刘向九叹?逢纷》:“吸精粹而吐氛浊兮,横邪世而不取容。”宋司马光《书心经后赠绍鉴》:“盖尝徧观佛书,取其精粹而排其糟粕耳。”清郑燮《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》:“百川时文精粹湛深,抽心苗,发奥旨,绘物态,状人情,千回百折而卒造乎浅近。”

隽脆

优美爽利。郑振铎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》:“贾谊不过悲愤而已,陆贽不过恳切而已,若苏张之作,才可当得起隽脆清俊,深入无间之称。”

隽发

谓才华、文采等充分表露。南朝慧皎《高僧传?义解五?释道盛》:“盛既理有所长,又辞气隽发,嘲谑往还,言无蹔屈。”宋陈造《次韵赵帅岁暮》:“诗缘梅隽发,愁倩酒消融。”沈昌直《柳溪竹枝词序》:“同社周子芷畦,天才隽发,工于诗,与社中诸子相酬唱。”英俊豪迈。南朝王琰《冥祥记》:“晋沙门支遁,字道林,陈留人也。神宇隽发,为老释风流之宗。”王闿运《李仁元传》:“然其与人语,眉颡隽发,气逼人。”

隽洁

优美简洁。清陈田《明诗纪事丁签?王廷相》:“子衡峻丽,得其雄分;君采隽洁,得其英分。”刘大杰《中国文学发展史》:“唯葛洪的《西京杂记》,多述人事,而文笔隽洁。”

隽快

优美畅达。宋岳珂《李端叔命驾神仙二帖》:“钟此奇士,亦一隽快。”清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:“竹屋词最隽快,然亦有含蓄处。”

隽朗

俊秀明悟。晋葛洪《抱朴子?博喻》:“回、赐、游、夏,虽天才隽朗,而实须坟诰以广智。”唐白行简《李娃传》:“隽朗有词藻,迥然不群,深为时辈推伏。”明徐霖《绣襦记?传奇纲领》:“郑子元和,荥阳人氏。隽朗超群,应长安乡试。”

隽美

文采优美。宋曾巩《先大夫集后序》:“是时公虽少,所学已皆知治乱得失兴坏之理,其为文闳深隽美而长于讽谕。”郑振铎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》:“隽美沉郁的诗思复在《洛神》、《登楼》诸赋里发见了。”

隽婉

精美婉约。清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:“又‘古寺频来僧尽老,重阳欲近蟹争肥’,无论体裁,俱隽婉有味。”

隽蔚

谓意味深长,富有文采。明沈德符《野获编?列朝一?赐外国诗》:“盖封外国山者凡四见,皆出睿制诗文,以炳耀夷裔,且词旨隽蔚,断非视草解杨诸公所能办。”

隽味

深长的意味。唐李群玉《石门韦明府为致东阳潭石鲫鲙》:“隽味品流知第一,更劳霜橘助芳鲜。”清陈田《明诗纪事丁签?王韦》:“故其诗婉丽多致,隽味难穷。”清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:“稼轩词,于雄莽中别饶隽味。”

隽秀

文采清雅秀丽。刘白羽《长江三日》:“山如斧削,隽秀婀娜。”宋曹勋《答赵周卿》:“天派发源公隽秀。”

隽雅

优美典雅。清陈田《明诗纪事?俞允文》:“仲蔚(俞允文)早弃诸生,名品既高,吐属隽雅。”清?李渔《闲情偶寄?词采》:“出言吐词,当有隽雅舂容之度。”

隽壮

优美雄健。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:“此词集中不载,尤隽壮可喜。”

烂蔚

绚丽多采,亦指诗画绚丽。晋顾恺之《筝赋》:“其器也,则端方修直,天隆地平,华文素质,烂蔚波成。君子喜其斌丽,知音伟其含清。”宋文同《屯田郎中石君墓志铭》:“今有天子在汴,除洒洁祓,一布休治,铺张建置,文采烂蔚,辇毂之下,士民恬安。”

冷隽

意味深长。清平步青《霞外攟屑?诗话?申定舫乐府》:“《铜雀台》云:‘铜雀台,分香履,一代雄风长已矣。台上月明,台下流水。’《佛骨表》云:‘欲佞佛,及于骨。然顶焚指,意在获福。谓可不死耶,佛如不死那得骨。’二首尤冷隽。”

清采

清峻而有风采。南朝刘勰《文心雕龙?铭箴》:“魏文《九宝》,器利辞钝;唯张载《剑阁》,其才清采。”

清蔚

指文采清新华美。《宋史?周邦彦》:“邦彦好音乐,能自度曲,制乐府长短句,词韵清蔚,传于世。”

赡蔚

形容文辞丰美。

神采

指艺术作品的神韵风采。宋赵彦卫《云麓漫钞》:“沈传师书如龙游天表,虎啸溪傍,神采自如,骨法清虚。”

声采

指文章的风采。南朝刘勰《文心雕龙?原道》:“自鸟迹代绳,文字始炳,炎皥遗事,纪在三坟,而年世渺邈,声采靡追。”李详《论桐城派》:“文正之文,虽从姬传入手,后益探源扬马,专宗退之,奇偶错综,而偶多于奇,复字单义,杂厕相间,厚集其气,使声采炳焕而戞焉有声。”

深采

浓厚的文采。

蔚炳

文采鲜明华美。《魏书?术艺传?江式》:“又建《三字石经》于汉碑之西,其文蔚炳,三体复宣。”宋苏轼《送参寥师》:“胡为逐吾辈,文字争蔚炳。”明唐顺之《赠蔡年兄道卿序》:“间或作为文辞,与一时文士相驰骋上下,如虎豹之不肯自晦其章,而蔚炳时见乎外也。”

蔚映

文采映照。南朝刘勰《文心雕龙?时序》:“赞曰:蔚映十代,辞采九变。”

蔚跂

诗书等雄浑多姿。唐杜甫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序:“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,壮其蔚跂。”清钮琇《觚賸?逸老堂对》:“词既悲壮,书复蔚跂。”

彣彰

指华丽的辞藻。

彣彣彧彧

指文彩盛貌。

绚采

文采。南朝刘勰《文心雕龙?才略》:“王逸博识有功,而绚采无力。”

艳采

绮丽的文采。晋蔡洪《斗凫赋》:“服文藻之华羽,备艳采之翠英。”南朝江淹《齐太祖高皇帝诔》:“才罄艳采,笔尽丽辞。”

雄蔚

文采雄健绚丽。《新唐书?李汉传》:“汉字南纪,少事韩愈。通古学,属辞雄蔚。”《新唐书?杨炎传》:“炎美须眉,峻风宇,文藻雄蔚。”

雅隽

文雅隽永。清王韬《淞滨琐话?卢双月》:“然虽不识字,吐词雅隽。”

幽隽

清逸、隽永。清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:“(华亭吴钧诗)思致幽隽,于艳体中独辟一境。”

“虽走西昆一路,而幽隽独绝。是即‘月出皎兮,姣人僚兮’之余音。”

余采

传留下来的文采。南朝刘勰《文心雕龙?时序》:“买臣负薪而衣锦,相如涤器而被绣,于是史迁、寿王之徒,严、终、枚皋之属,应对固无方,篇章亦不匮,遗风余采,莫与比盛。”

彧蔚

文采斑斓貌。晋葛洪《抱朴子?广譬》:“不覩琼琨之熠烁,则不觉瓦砾之可贱;不觌虎豹之彧蔚,则不知犬羊之质漫。”

彧彧

文采美盛貌。三国何晏《景福殿赋》:“羌瑰玮以壮丽,纷彧彧其难分。”清钱谦益《引》:“鲲庭之文,取材博,抒意远,筹策安危,激劝忠义,其光熊熊然,其文彧彧然。”《诗?小雅?信南山》:“张纮朅材枕箴曰:彧彧其文,馥馥其芬,出自幽阻,升于毡茵,允朅允丽,惟淑惟珍,安安文枕,贰彼弁冠,冠御于昼,枕式于昏,代作充用,荣己宁身,兴寝有节,适性和神。”

元隽

玄隽,玄妙隽永。王闿运《罗熙赞传》:“熙赞博通庄列,词理元隽,同试诸生,并敛手叹服。”

藻采

指文采、辞采。

藻蔚

谓文辞美焕。晋葛洪《抱朴子?擢才》:“华章藻蔚,非蒙瞍所玩。”南朝陶弘景《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》:“瑰辞丽气之首,藻蔚于庭筵。”

整蔚

诗文整齐而华丽。明?胡应麟《诗薮?古体上》:“骚与赋句语无甚相远,体裁则大不同,骚复襍无伦,赋整蔚有序。”

tianjia

田家双:辽宁营口人。著有《撷英拾韵全调词》填遍词谱,凡多个词牌子,多首词。

新浪博客网址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
白癜风最好治愈方式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laohecaoa.com/lcjb/577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