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忘蔡店老家黑木桶

李克胜(蔡店李家冲/荆州)

天刚矇矇亮,宁静的山村不时传来阵阵鸡鸣声,许多人还在睡梦里,我家的木门突然发出了吱吱的开门声,紧接着急促的脚步由近渐远……过了六七分钟,听到我家灶黄(黄陂口语,即厨房)咚的一声,隔了几秒钟,又传来咚的一声。

两声“咚”,是父亲清晨用黑木桶挑水倒进灶黄水缸时发出的声音。每天,他往返四五趟地挑水,待水缸装满,父亲把扁担挂在灶黄墙上二十多厘米长的横木桩上,又把两只木桶放在扁担钩子下面,隨后他又去干別的活。

我们村有二十多户人家,一条小河流经村头,缓缓向西南方而去,在下游不到一里处汇入主河道。村民共用一口位于村东北头一条小溪边的水井,水井用花岗岩石条砌成,泉水从石缝里沁(渗透)出来,汇集到井里。

既然是沁,那流量自然小。挑水如果去晚了,则水已落至井底,取水时木桶触到井底的泥,取上的水便混浊不堪,只有等到中午,水井沁满了才有水挑。所以,父亲每天便早早起床挑满水缸,缸虽满,却也只够全家及家禽用上两天。

村前那条小河,河水清澈,但河流上方有村庄,乡里喂的耕牛多,牛在河里喝水嬉戏,在河边吃草拉屎,河水不干净,故村里人从不挑河水作生活用。

木桶是乡村人家非常重要的生活用具,家家户户用它来取水、担水,毫不夸张地说,它已然列入家庭财产。有的人家会在木桶上用油漆写上主人名字,以防混淆和丢失,足见那时对于一个家庭而言,木桶有多珍贵。

木桶通常用带剌的水杉木做成,它质轻,耐腐蚀,是箍木桶的上好木料。木匠箍一付木桶要用一个工时,箍木桶看似简单,实则极其考验木匠手艺:几何尺寸要计算精确,下小上大;桶底边缘得留倾角,这样才能严密地扣进桶围中;成型后的木桶还要用三道铁环或粗铁丝箍紧,以防散架。

木桶箍成后,还得用本地山坡林间桐子树的果子榨成的桐油油漆多遍,如此处理晾干后的木桶,不漏水且防腐。油漆后的新木桶,长期沾水后油漆会渐渐变黑,最终成为黑木桶。

邻居有位同族远房的叔叔是木匠,他会箍木桶,小时我常看他做木活。他做的木桶质量好且美观,连村外的人都上门来买,有时他也会被请上门做木活。那时,蔡店集镇每逄农历双日是赶集日,周边的人到集镇上出售自己的产品,买回家里需要的用品,邻居木匠叔叔有时就趁着赶集日,挑上箍好的木桶到集镇去卖。

乡间的木桶除挑水外,还有很多其它用途。洗衣服时,各家主妇把衣物装在桶里挑到河边去洗;很多人家会拿桶当盆子用,盛水洗脸,洗澡;若是家喂得有猪,每天煮的猪食也用木桶装着倒到猪的食槽里;每年底,村里人用大米、大麦、小麦混在一起做豆豉皮时,也用木桶将盛了它们加水浸泡,磨成米浆后又用桶盛……

木桶如果长时不用,放置一段时间会裂缝漏水。这时,就用一条麻绳捆在木桶提梁上,桶里放进石头,再把桶慢慢地灌满水沉到水溏里。浸泡两天后,牵着绳慢慢的把木桶拉出水面,经过浸泡就不漏水了。

小木桶,我们小孩用的也不少,有时大人忙,没时间挑水吃,就得我们挑了。具体多大开始挑水我已忆不起,只记得刚开始两只小木桶前后不平衡,左右摇摆,又费力。慢慢地掌握了平衡,后来又学会换肩——不停下来,直接从右肩把扁担换到左肩,并且可以换来换去。

漫漫人生路,我对劳动的接触和感悟,应该是从小木桶开始的吧。

木桶挑水,挑半桶时水容易荡出桶外,而慢步挑满桶时水反而不易荡出。小时,大人常用这种现象来评价人:有真才实学、知识渊博的人谦虚低调。那些半知半解、自鸣得意的人,人们常用"半桶水"来形容,这比喻我从小就记在心里。

村里的田都是梯田,隔几块田就有一口水塘,古人开垦梯田时挖掘的这些水塘,用于灌溉水稻。夏天久旱不雨,水塘的水被灌溉抽干,我就带着小木桶去捉小鱼小虾。

秋天,稻谷收割后,稻田的水沟里有泥鳅,我就提着小木桶到水沟泥里抓泥鳅,有时还能抓到二三斤泥鳅呢。那时,我还经常到河里捉鱼,到溪里翻石头抓藏在石下的螃蟹,都提着小木桶。

我家菜园在坡地上,没有水渠灌溉,浇菜取水也用木桶。母亲每天要到自家菜园去摘菜,每次都会提只小木桶,摘了菜后,就到有水的地方提水浇菜,母亲一双五六寸长的小尖脚(小时用布裹着强行将脚指弯曲,弯型成了尖脚)走路十分不便,即便这样,她还是天天如此。

有时我会与母亲用一只大木桶抬水浇莱,浇水的工具是葫芦锯开做成的瓢,每浇一瓢,我都感到菜在长大一些,内心充满收获的希望。劳动的收莸和人生的成就,都应该用自已勤劳的双手去获得。

后来,市场上出现了塑料管,村里集资买回塑料水管,从高处的水塘里将水引到各家各户,村民由此用上自来水。与此同时,市面上也出现了塑料桶,它既轻又不易损坏,不用油漆,相比起来,塑料桶的使用和保管比木桶随意得多。

渐渐的木桶从蔡店老家的历史舞台上消失了。现在的老家,基本见不到黑木桶,现代工业的发展,特别是石油化工产品取代了许多传统工具,木桶也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中逐渐消失。

想起家里用过的黑木桶,就想到远行的父亲,想起母亲那一双尖尖的小脚,想起我在父母关怀、爱护下幸福的童年……

黄陂,是我的家!恍惚中,我仿佛听到了木门被推开的吱吱声,还有那木桶嗑碰水缸倒水的咚咚声!

本文作者李克胜授权印象黄陂发布!

关于作者:李克胜,出生于黄陂蔡店李家冲,现居荆州。初中肄业,年入伍,后入学进修,曾工作于油田,现已退休。

有风景有味道有故事

印象黄陂品味黄陂

投稿

联络:zshp

qq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
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laohecaoa.com/lcyf/1889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