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面瘫的中医方剂治疗,最大的问题是都是经验方,对面瘫的辩证不够详细,因此都说自己的方子好用,可是别人用未必有效。
那么在临床中,是否有更简单的方子呢?今天我们介绍一味中药,用法非常的简便。
这味中药,名字叫老鹳草。
这事儿的起因是这样的,山东有一位老中医,叫郭永来。当年他在黑龙江工作,当年为了办调动工作的手续,到虎林县畜牧局管档案的文书李某家。当时这位文书的妻子,听说郭先生是医生后,就说起了这样一件事,说当年她老公曾经患了面瘫,医院怎么都治不好,这个时候,有人说有民间验方,就是“用老鹳草一把(大约鲜草二到三两左右),洗净,切碎,水煎二大碗,头煎熏洗,二煎内服”。这个老鹳草,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,东北、华北、云南等地很多,她妻子就让孩子去地里挖了一些,然后如法操作,结果,几天面瘫就痊愈了。
郭先生听了此事,就留心了,这就是有心人,郭先生后来之所以能够有一定的医名,与人家处处留心学习是有关的。
结果,在回家后,正好赶上自己厂子里的工人患此病,于是郭老就让他采药熬水,如法服用和洗脸,然后也开了成方牵正散。结果这个工人用了八天,就痊愈了。
从这以后,郭老就开始研究这个药,后来他排除了牵正散的作用,他认为此方对此病基本无用。而真正起作用的,就是这个老鹳草。
这样,郭老在临床中,一遇到面瘫这个病,就用这味中药,
“为增加药效,我又改外洗为用一条毛巾,用药汁浸泡后稍拧干,以不滴水为度,热敷于患处、耳、颊处,每晚可热敷半至二小时。在我的记忆里,还没有一例失败过。(我此后用的都是干的药材,医院中不经营鲜草),患者病程长短都有,有得病一年半的,短者有起病即来者,为了“保险”和解除患者疑虑,基本都配用牵正散,但也有单用老鹳草者,没有看出有什么明显的差别。”
对此,郭老认为,中医是个大宝库,里面有很多神奇的事情,有很多疾病,有可能证型是比较一致的,就可以用单方处理。这和我的观点是一致的,也就是说患者可能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,都会停留在一个相似的阶段,此时,某味中药或者某个单方,就可能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“偏方一副,气死名医”,如果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,再抓住某个主要证型,可能会解决很大的问题。
郭老说他后来,只要遇到面瘫,就用这味老鹳草,基本没有失手的时候。
其实,这个世界上本无“秘方”,都是历代医家和老百姓不断总结出来的,几乎所有的“秘方”,古籍或者民间都可能会找到蛛丝马迹。郭老的这个方子,最初也是从民间听说的,说明民间早有应用。但是,这样的方子传到医家的手中,如果医家从此秘而不宣,这就变成了“秘方”,很可能,慢慢就会消失。而如果医家能够加以总结提炼,告知大众,则这样的方子就能救人,中医就能发扬光大。
为何这味老鹳草可以治疗此病呢?让我们来介绍一下老鹳草吧!
老鹳草,这个鹳字,读“冠”,大家要搞清楚,不是老鹤草。老鹳草又叫老鹳嘴、老鸦嘴、贯筋、老贯筋、老牛筋。中国大部分地区地里都有。
中医认为,此药味苦、微辛,性温。归肝、大肠经。主要作用是祛风燥湿,活血通络,同时具有解毒的作用。主治风湿痹痛,肢体麻木,筋骨酸楚,跌打伤损,泄泻痢疾,痈疮肿毒,风疹疥癞。《滇南本草》认为此药的作用是:“祛诸风皮肤发痒,通行十二经络。治筋骨疼痛,风痰痿软,手足筋挛麻木,利小便,泻膀胱积热,攻散诸疮肿毒,退痨热发烧,治风火牙疼,疥癞等症。兼解诸痨热,其应如响。敷跌打损伤,能定痛治瘀。”
大家只要看这个药的功能,就会觉得很神奇,它首先具有辛散的作用,可以散风祛湿,疏通经络。所以民间用它来治疗风湿疼痛,妇女子宫受寒,也用它来调理。可是同时,它还具有解毒散结的作用,民间用它来治疗疮痈肿痛,甚至有些地区,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都用它来治疗。
所以,似乎前面我们讲过的散风、解毒的两方面的作用,它一味药都具备了,这也是中药里面的一味很独特的药物。
因此,面瘫这种病,那么多方子都效果不佳,可是,这一味药却能给搞定,确实是大自然造化的神奇之处啊。
现代医学工作者,对此药也进行研究,认为此药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,抗菌谱广,可以杀菌,全草煎剂对某些流感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。这都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此药中医认为它可以解毒。
在研究了老鹳草的药性之后,我们就明白了,在刚刚受寒的时候,还是以散寒通络为主,葛根汤比较合适,这个药用处不大。但是一旦发现除了受寒,还有热证,自己体内有热,或者外邪入里化热,则可以立刻使用此药,因为此药解毒为主,同时可以祛风除湿。但是,因为单纯的受寒,或者刚刚受寒,患者往往不易察觉,所以,多数患者,是在外寒里热的状态中,因此此药的应用也特别的广泛。
自从郭老把这个经验公布于众以后,很多中医在开方子的时候,把这味药加进去,提高了疗效。
我觉得,如果面瘫患者,自己无从辩证,在去扎针灸的同时,可以自己服用此药,每次取干品五十克左右,熬水,一半熏洗,然后每天早晚再喝两杯,可以大大地提高疗效。
赞赏